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幸福家园2025秋季交流会暨社区科技创新发展圆桌会议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1-24 10:00 浏览数:35

11月14日,由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主办,济仁慈善基金会协办的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幸福家园2025秋季交流会暨社区科技创新发展圆桌会议在中国西部博览城成功举办。
科技之光 照亮民生幸福底色
本场论坛以“科技赋能社区 共创幸福未来”为主题,搭建起“政策-技术-实践-资本”多元对接的交流与服务平台,现场各方智慧汇聚,思想火花碰撞,助力催生社区共建的“新质生产力”,构建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幸福家园。
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会长陈越良为论坛开幕发表致辞,他指出“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破解社区服务效能不足、服务供给单一等现实难题,为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是我们共同肩负的时代课题”;民盟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标识代码产业联盟(ICA)秘书长张超认为此次论坛的举行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希望可以成为各方共探数字化与社区发展深度融合的契机。
《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魏晓文认为,“科学为民所知、科技为民所用”应成为科技工作者、媒体人与社区建设者共同的行动目标。其中,“为民所知”是“为民所用”的前提,这一层面不仅表现为科技予人温情,更应注重激发公众的参与感;“为民所用”是“为民所知”的最终目的,它要求科技应深入社区肌理,回应民生痛点,在“最后一公里”展现生命力;济仁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赵妍则从公益角度出发,阐述科技应助力普惠性、基础性的民生建设工作。
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匡廷云发表贺词,她由自身所从事的植物生理生化、光合作用机理研究出发,探究光合作用蕴含的协调、循环再生理念,对于构建可持续社区的启示意义。
思辨交锋 助力家园幸福提升
论坛现场,学者集众志、聚共识,学理研究与实践探索深刻交锋。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唐有财在主旨报告中分享自身深度参与的“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幸福家园行动”落地上海市的多项实践与经验;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叶林以“透明社区”数智化小区治理新模式为例,讲述数智赋能社区高质量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陈锋分析川渝两地科技赋能社区发展的路径分异与战略协同,并对未来前景提出展望。
共话发展难题,共商解困路径,共绘幸福蓝图。论坛的召开为各地交流实践成果与发展经验提供了全国性的平台。南京市鼓楼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石英分享应用新智能、新技术、新媒体等创新形式赋能社区治理,共筑幸福宜居鼓楼的生动案例;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委组织部部长张杰讲述党建引领下的“三互”工作法,破局超老龄化社区幸福感提升、服务效能转化等社区发展难题;上海市闵行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姚卫国分享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创新实践;武汉市江夏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彭薇分享通过构建“三方联动”新机制,破解社区发展难题的实效举措。
行动升级 夯实社区智慧基底
“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幸福家园行动”自开展以来,切实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次论坛发布2025年“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幸福家园行动”共建名单,共有6个共建区、3个共建县、19个共建街道、2个共建镇、1个共建经开区、25个共建社区、6个共建村入选并现场举行授牌仪式。同时,现场还举行2025幸福家园行动社区发展导师团聘任仪式,来自全国多地的社区工作者加入幸福家园行动社区发展导师团,为行动添智增能。
在科技赋能社区发展的范式引领方面,“社区发展好技术”活动探出新路。据悉,“社区发展好技术”征集活动于2025年8月20日至10月15日公开征集,共收到申报项目312项,有效申报项目279项。最终,共有20项项目脱颖而出,在智慧治理与协同决策、绿色低碳与资源循环、基层安全与装备制造、民生服务与跨界融合、基层治理协同支撑等领域展现示范意义。论坛现场,《社区发展好技术年度报告》进行发布,并举行社区发展好技术2025入围宣介仪式。
在社区发展好技术分享环节,幸福家园行动项目办公室社区信用消费体系建设工作组组长侯杰星带来《社区公益助力社区信用消费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演讲,分享通过信用消费激活社区商业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果,形成服务增效,福利提升、经济活跃的正向循环;北京华宇元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鹏带来《AI助力提升社区治理与服务能力》的经验分享,通过可信赖的社工法律智能伙伴应用于依法办事与矛盾调解场景,助力社区法治提升,让普惠正义触手可及。
让科技之光照进寻常巷陌,作为首届社区发展(国际)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这场“科技会客”为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温暖、持久的动能。